? ?
茂名文化源遠流長,擁有眾多特色鮮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。其中最令人驚嘆的是神奇精巧的雕刻技藝。
雕刻是一門傳統藝術,需要極為精細的眼力和靈巧的手工。無論是普通的貝殼還是深藏的玉石,在工匠的刻刀下,都能幻化成美輪美奐的藝術品。即使是一枚果核,也能在承受千刻萬鏤之后,呈現不可思議的美。讓我們走進這個獨特的藝術世界,感受匠人的別樣匠藝和慧心,細細品鑒其中的文化韻味。
化橘紅工藝品
手工精細 稀有珍貴
化州橘紅具有珍貴的收藏價值,其雕刻工藝品更是非常珍貴。據了解,化州橘紅的工藝加工起源于清代。清嘉慶十一年(1806年),賴、李兩家橘紅園均開始對化州橘紅進行工藝加工。據李家園工藝老人黎錦嫦記述:清末,化州橘紅工藝品參加法國巴黎工藝品展覽獲銀獎。其加工的方法僅為少數人掌握,發展十分緩慢。至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,化州橘紅的工藝加工,才得到較大的發展。
化橘紅工藝品
生產的品種有:瓶、罐、盆、煙斗等多種,圖案精美,手工細致。除此之外,曾經在文樓、平定等鎮的一些個體戶或廠場,也生產過一些橘紅工藝品。這些工藝品曾是游客伴手禮和饋贈親友的紀念品。
賴均信是廣東省化州市橘紅中藥文化代表性傳承人,16歲開始制作化橘紅瓶,他的祖輩、父輩都擅長制作化橘紅瓶?;偌t瓶的制作是一個需要耐心和手藝的過程。每年八到十月采摘果實之后用開水殺青,然后掏去果肉,再用草木灰一層層填充,用麻繩扎出瓶頸的造型,并且晾干。待到第二年,用水浸潤之后,在瓶身上畫上圖案,用鐵片一遍一遍地壓制出造型。制作化橘紅瓶需要耗費很多精力。賴均信制作一個化橘紅瓶要6天時間,以前一個人一年做三四百個,隨著年事漸高,他已把化橘紅手工藝全部傳承給了女兒。
陳中明是化州市化橘紅制作工藝傳人,其祖父、父親也都是化橘紅制作工藝人,他20多歲開始制作化橘紅工藝。正是在這些工藝傳人們的努力下,化橘紅文化得以代代傳承。
主辦:茂名市人民政府辦公室
承辦:茂名市信息中心
內容及技術支持:南方新聞網
粵ICP備05085994號-1
主辦:茂名市人民政府辦公室
承辦:茂名市信息中心
內容及技術支持:南方新聞網
粵ICP備05085994號-1